種 類 |
分 布 |
形態特征 |
孽生場所 |
德國小蠊(小蟑螂) |
全國各省市,廣州室內常見優勢種。蟑螂種類中繁殖力最強。 |
體型最小,體長 10 — 15毫米。成蟲為棕黃色,在前胸背板上有2條平行的褐色縱紋,翅發達。 |
除分布于家庭住宅外,在飯店、飲店、醫院及艦船、火車、飛機上都是優勢種。 |
美洲大蠊 |
全國分布,是廣東、廣西、福建等南方地區室內優勢種。 |
體型最大,體長 27 — 40毫米。成蟲為紅褐色,前胸背板中央有一塊赤褐色蝶狀斑,其前緣有黃色“T”形小斑。蝶狀斑外緣有一圈黃色帶。翅發達。 |
除南方地區為室內優勢種外,其他地區分布于下水道、暖氣溝、洗手間、浴室及釀造廠、醬品廠等陰暗、潮濕的環境。 |
黑胸大蠊 |
常見于上海、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貴州等地居民住宅。 |
體長 20 — 30毫米,全身黑褐色,無斑紋,有油狀光澤,翅發達伸達腹端。 |
多孽生于居民住宅。 |
日本大蠊 |
僅分布于遼寧和京津地區,在沈陽、鞍山和大連等城市住房中為優勢種。 |
體長 20 — 25毫米,體較瘦長,栗褐色,無斑紋,稍有光澤,雄蟲翅發達,伸達腹端,雌蟲翅短,達腹部中央。 |
多孽生于住房中。 |
澳洲大蠊 |
主要分布于廣東、廣西、海南、福建和四川等省市。 |
外形極似美洲大蠊,體長 24 — 35毫米,前胸背板中央有一塊蝶狀斑,其前緣無“T”形小斑,前翅前緣基部有一條黃帶。 |
常與美洲大蠊混居。 |
褐斑大蠊 |
主要分布于廣東、廣西、云南、貴州、福建、海南等省市,福建數量較多。 |
體長 25 — 30毫米,全身棕褐色,前胸背板上有不太明顯的赤褐色錨狀斑,翅發達伸達腹端。 |
多孽生于居民住宅。 |